過了十二點
FB的生日提醒終于更新了名字 太好了
昨天 9月15日生日名單上
有個即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兩年前的夏天
部落格上出現了一些不尋常的影評
人生第一次看《公民凱恩》 Citizen Kane
第一次看意大利電影《腳車賊》 Bicycle
就大概十幾部 跨越年代,類型的經典
不是突如其來的興趣
或是想提升文藝品味
實在是為一個讀電影的男孩寫作業
趕著他累積好些日子都沒有寫的影評作業
結果連自己隔天有測驗也不理
日以繼夜看電影,找角度切入
導致唯一那個該死的科目拿了個乙等
當你真的瘋狂喜歡一個人的時候
大概就是那樣子
瘋狂地刷新他的首頁
看他都在跟哪些人(尤其是女的)在聊
N年前的相簿也點擊來看
把iPod里的中文歌都刪去
換成他也喜歡的英文專輯
不po任何中文內容,
這樣會讓他感覺我們的差異
後來
才發現自己當時有多傻
差點丟了自己,何必呢
但真要感謝他
不然我也不會接觸那些這么棒的電影
還免費磨練了分析電影的技巧
那份瘋狂
早就煙飛云散了
考量的因素多了 包袱也添重了
上次看過 《致青春》后
起初覺得有點荒謬
不能感同身受女主角的瘋狂舉動
但回想起來,那句話方為精髓所在 特別對
“青春是用來懷念的,我們誰也不欠誰”
曾經瘋狂過
留作回憶,足矣
女孩 你聽著
前途風景會越變越好的
晚安!